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2017-07-23 19:31:09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我有话说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十年之前,BBC史上最受欢迎的自然纪录片《地球》在全球收获了1亿美金票房,豆瓣评分高达9.4分(见下图)。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十年之后,《地球》终于有了续集《地球:神奇的一天》,来自成都的大熊猫和来自广西的白头叶猴成为片中最重要的中国元素。

这部中英联合打造的纪录片即将在中国开启全球首映,并邀请了中国首位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得主范立欣作为联合导演。

40岁的范立欣,多年一直把目光投放在人文关怀类题材上,曾凭借讲述农民工春运题材的《归途列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的导演。

日前,范立欣接受红星新闻独家专访,讲述了中国视角下的地球故事,透露成龙为了给狮子配音,甚至真的伸懒腰打哈欠。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导演范立欣接受红星新闻专访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视角下的地球故事

BBC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一直擅长拍人文类纪录片的范立欣,为何会被BBC找到做《地球:神奇的一天》的联合导演?

他告诉红星新闻,“我应该是BBC《地球》这个经典系列IP第一位参与进来的中国导演。中英合拍,从故事的叙事方式来说需要汉化,需要一个既懂西方的表达方式,又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懂中国观众当下喜好的人。这次《地球:神奇的一天》也有不少镜头在中国拍摄,毕竟讲述地球的故事,中国是不可或缺的。”

范立欣表示,自己也一直想拍中国比较牛的自然类电影,这个想法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去年的自然纪录类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创下纪录片的好成绩,让他觉得自然纪录类电影可以在中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企鹅对抗海浪

对于十年前的那部《地球》,范立欣觉得很惊艳,“第一个故事关于北极熊。冬天过去,北极熊妈妈去出找食物,小熊还要吃奶,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时间提前,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北极熊妈妈很着急,但小熊还很天真,玩得很开心,这个场景我现在依旧记忆犹新。我当时看到那个场景时就觉得要对父母好一点。我觉得,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在生活挤压下被忽视的人与人的关系、家庭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动物身上感受到,也是一种警醒。”

范立欣透露,在这部《地球:神奇的一天》里,出现了好几位“幕后”的中国人。

一位是著名作家严歌苓,她担任中文旁白编剧,还有一位是成龙,担任配音。“我在其中看了大量的拍摄素材资料,更多是对整个剪辑提出意见。成龙是真心爱自然电影和动物,他是在中国录音,在英国做的混音。

录完之后,大家欣喜若狂,所有人都跟我说虽然听不懂汉语,但能听到Jackie(成龙)是那么爱动物。他把每一个动物都演活了,都赋予了自己的性格。成龙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有很多非常即兴的表演方式。比如给狮子配音,成龙真的伸了懒腰,打了哈欠,用第一人称说:本王要休息一会儿。”

既然是有一些中国视角来讲地球故事,中国导演范立欣这次着力于和国外其他导演以及制片人沟通。他透露了一个细节:“在蜉蝣的那一段,我们添加了一些中国古典的时空论,放入了一种独特的禅意。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这跟影片想要表达的地球合一的概念是契合的。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独角鲸海中畅游

▲导演范立欣谈影片拍摄幕后(视频)

中国大熊猫成为拍摄对象之一

成龙配音: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地球:神奇的一天》选择了中国国宝大熊猫作为拍摄的主角之一,范立欣称,这次拍摄大熊猫是去的成都,拍的是圈养的准备野化的熊猫,大概花了十五天时间。

“一只大熊猫一天要花14个小时吃竹子,但竹子营养含量不高,只有百分之十七能被吸收。而熊猫妈妈要一直辛苦吃竹子,才能哺育熊猫宝宝。所以,吃竹子这件事情是很重的体力劳动,你可以说熊猫妈妈是一个辛苦的吃货。”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爬“树桥”的熊猫宝宝

他透露,在电影里,可以看到熊猫宝宝无忧无虑、漫无目的玩耍,闲逛,“为此,成龙大哥还配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解说词: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其实,动物非常不容易拍。范立欣称,在拍摄大熊猫的时候要穿上熊猫衣,“为了靠熊猫更近一点,摄影师不仅要穿熊猫衣扮成熊猫,还要抹上熊猫妈妈的屎和尿,熊猫宝宝就认为是妈妈在旁边,会比较自然一点。”

采用了最先进的超高速摄影机

“但不能干扰动物的自然行为”

另外,范立欣还谈到,在这次拍摄动物时,他们也用了一些非常先进的拍摄技术手段。

比如,在拍摄从水里飞出来的蜉蝣时,它们的姿态非常轻盈,“这是用了现在最先进的超高速摄影机,每秒800帧。人的眼睛是每秒25帧,这个机器相当于是时间的显微镜,放慢了32倍。”

另外,拍生活在中国广西崇左山区的白头叶猴,他们动用了200架次无人机。白头叶猴是全世界稀有的猴类,它们生活在陡峭的岩壁上,定制的航拍机最大的特点是要用仰角的方式跟着猴子往上拍,这是第一次用非常贴近的方式记录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惯。因为无人机有噪音,为了让猴子们习惯这种噪音,摄制团队先花了两周的时间放飞无人机,等到猴子们习惯了才开始拍摄,这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做到。

范立欣强调,“我们不会贴上去拍,拍摄时最近的距离也隔了1米,不能因为拍摄去干扰动物的自然行为。”

BBC最受欢迎自然纪录片《地球》续集请来首位中国导演 拍熊猫宝宝扮熊猫还要抹屎尿

▲树懒为爱下海

▲《地球:神奇的一天》预告片(视频)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让范立欣对拍摄自然类电影有了更大的信心。

他表示,《地球:神奇的一天》这次的制作成本差不多有6000多万人民币,团队有100多人,对于纪录片来说很高了。“《我们诞生在中国》有6670万票房,这是非线性增长。这是观众需要更丰富的文化选择和观影经历的表现。我觉得中国纪录电影也许很快就能突破亿元票房。我期待《地球:神奇的一天》可以成为首部中国票房过亿的纪录电影。”

谈到今后的计划,范立欣透露,他很期待未来还能加入《地球3》的制作,“如果能够合作的话,我就要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拍摄。”

红星新闻记者丨赵倩  实习生 李媛媛  北京报道

编辑丨平静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 欢迎留言 <

送你上墙

本文为红星新闻(微信号:cdsbnc)原创

如果您发现本新闻有虚假不实等问题

欢迎向我们后台留言举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星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分享到:
0